武汉新车主警惕:冬日驾车习惯不佳,易致车内“毒霾”肆虐
武汉的新车主们,寒冬降临,气温骤降,许多人在驾车时会紧闭车窗并长时间开启暖风。然而,这种看似保暖的行为实则暗藏危机,车内污染程度会急剧上升,众多细菌也迎来了繁衍的“黄金时期”。当污染严重时,人们往往会出现头疼、头晕以及呼吸不畅等症状,仿佛被无形的“病魔”缠身,痛苦不堪。
车内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内饰件中的塑料制品和黏合剂,它们会持续释放苯、甲醛等有害物质。与此同时,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胺、烟碱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。不仅如此,除了这些难以改变的污染源外,驾车者和乘车者的一些行为也会引发二次污染,进一步恶化车内空气质量。
以过度装饰为例,众多车主热衷于购买各类装饰材料来装扮新车,如加装桃木内饰等。但部分车主在更换内饰后却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。倘若加装的内饰材料或使用的胶水质量不合格,车内人员就可能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,极大地影响了乘车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。尤其是地胶,其透气性极差,会使地面的潮气无法散发,从而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。而且,铺设地胶所使用的强力胶还容易挥发苯等有害物质,因此,从健康角度考虑,通常不建议使用地胶。此外,一些车主喜欢在车内摆放大量毛绒玩具、坐垫等物品,如果这些物品是由黑心棉等劣质材料制成,同样容易引发过敏问题。对于新购买的车内座套等纺织品,建议在使用前先进行水洗处理,如同给它们进行一次“清洁沐浴”,以此去除部分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。
在空调使用方面,不少车主习惯将空调设置为内循环模式,加之冬季车窗紧闭,车内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便会积聚在封闭的空间内,无法有效排出。因此,在使用空调时,应适时切换内外循环模式,让外界的新鲜空气能够进入车内,避免车辆成为一个密不透风的“闷罐子”,从而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。
另外,长期保留新车原始包装也是一个不良习惯。新车购入后,座椅、方向盘等处通常会覆盖一层塑料包装,许多车主为了保护内饰而选择不拆除,长期保留这些包装。但这样一来,内饰产生的污染气体便无法顺利挥发,只能与包装一起被困在车内,持续污染车内空气。
即便在寒冷的冬季,驾车时也最好给车窗留出一条缝隙,确保车内空气能够保持一定的流通性,防止有害气体在车内过度积聚,为自己和乘客营造一个相对健康、舒适的乘车环境。
|